發新話題
打印

[經驗分享→] 守宮排排站 第五站 頭盔守宮的飼養與繁殖 by Vanhorn

守宮排排站 第五站 頭盔守宮的飼養與繁殖 by Vanhorn

文字:Vanhorn   

頭盔守宮簡介(Introduction)

頭盔守宮(Geckonia chazaliae)在許多種類的小型沙漠守宮當中,擁有相當高的人氣,主要是因為牠們的體型嬌小但又很愛生氣,被激怒時聒聒大叫的樣子十分有趣。頭盔守宮的頭部比例特別大,像帶了頂安全帽似的,而「頭盔」之名便因此而來(Helmet Gecko);牠們的原產地是在非洲,從摩洛哥北邊的賽內加爾和南邊的茅利塔尼亞都有分布,主要棲息在海岸附近略帶有溼氣的沙礫地區;白天會躲在石礫縫中休息,偶爾會跑出來曬曬太陽,到了夜晚才是牠們活動跟進食的時間。頭盔守宮的成體大概在6∼10cm左右,但身體可以養的相當粗圓,肥嘟嘟的樣子相當惹人憐愛,因此不論在歐美或是日本,都是人氣很高的守宮。頭盔守宮的體色從卡其色到紅棕色都有,變化算是蠻大的;不過這也是貼近原生地地表顏色的保護色,如此才不易被天敵發現。

選擇一隻健康的頭盔守宮(Select Your Helmet Gecko)

市面上幼體和成體的頭盔守宮都有出現,但最近還是以幼體的數量較為多,價格也較成體來的平實很多。市面上的幼體大約都是出生1∼2個月的大小,約只有3∼4cm而已,還十分脆弱,因此在挑選的時候,最好先請店家餵食看看是否會進食,再來看行動有沒有任何異狀;通常幼體移動的速度都很快,只要有異物接近,牠們馬上會迅速逃竄或是張口大叫想攻擊,而要是都沒反應的個體,便有可能是已經有病了。因此建議盡量挑選壯碩兇狠的個體會比較好飼養。成體的話則大多強健好飼養,只要挑肥壯的個體即可。

飼養環境設定(Housing)

頭盔守宮的飼養環境布置跟一般沙漠型守宮的養法大同小異,但是由於牠們生活在靠近海岸溼度稍微高一點的區域,所以飼養環境中最好也有乾溼兩種不同區域的設置最為恰當,不然就要定時的噴噴水提供溼度,而市售守宮專用的陶製山洞亦是不錯的選擇。一般來說,一個手提寵物箱(約45×30×20cm)養一對或是一公兩母的頭盔守宮都沒有問題;如果是用市售最大的兩尺(60cm)爬蟲箱,則可以養到兩公三母做為繁殖的一個Group,不過要注意的就是雄性個體間的鬥爭,要是打架打的太嚴重,還是只養一隻公的個體會比較恰當。

通常頭盔守宮在成體後就會變得懶洋洋的,只有進食的時候才喜歡動,所以個體間的鬥爭在頭盔守宮裡算是少見;但飼養上還是需要多觀察多注意,畢竟每隻守宮的脾氣都是不大一樣,筆者亦有聽聞兩隻頭盔打架打到咬斷對方的手腳的。布置時,環境底材可以選用白色或紅磚色的爬蟲沙,再用石塊或樹皮建構一些躲避的地點,這樣飼養箱即算完成了。需特別注意的是,幼體最好用濕紙巾飼養,而不要用爬蟲砂,因為常常有聽聞因為吃到沙子而導致頭盔守宮幼體腸阻塞死亡的事件。用紙巾也可以保持較高的濕度,避免幼體脫水而死。市面上買到的幼體大概用紙巾飼養3∼4個月後,即可放入缸中用爬蟲沙飼養。

在溫度方面,提供一個薄型的加溫墊埋在砂中是必要的,如此布置出一個環境溫度梯度,可以讓頭盔守宮自己選擇較熱的地方或是較冷的地方(熱的地方約是30度上下,冷的地方是25度上下);溫度在夜晚可以低於白天5∼10℃以上都沒有問題。國外的建議是幼體需要照適當的UVB才可以健康的成長,但依照台灣本地飼育者的飼養經驗,則是沒照紫外線也可以順利長成健康的個體,如果使用Powersun或是直接曬太陽,都得注意是否過熱,幼體是極為脆弱且敏感的,想要照射UVB的話,最好是選擇沒有熱度的燈管會比較恰當。成體的頭盔守宮可以耐相當低溫,因此在冬天只需要有加熱墊,無需要再加燈源加熱,幼體則比較需要保暖,最好不要低於25度。

此外需注意的是頭盔守宮的腳趾是具有黏性的,太矮的缸子很容易被他們逃脫,所以最好飼養箱都是有加蓋的。

餵食(Feeding)

頭盔守宮體型小,不過嘴巴倒是蠻大的,蟋蟀可以不用挑特小號的,不過在幼體的食物準備方面,也還是要找較小型的蟋蟀和昆蟲,否則有噎死的危險,大概選擇跟頭盔頭部差不多大的蟋蟀即可。野生的頭盔守宮以小型的昆蟲和節肢動物為食;而人工飼養下,我們可以使用小隻的蟋蟀、蛆、麵包蟲等來餵食。頭盔守宮在準備攻擊獵物前會將身體撐起來,然後有點半跳躍的方式撲向獵物,跟一般小型沙漠守宮不一樣的是,牠們食量較大,通常一次要吃3∼4隻蟋蟀。我們可以採取隔天餵食或三天餵一次的方式,大約1∼2個禮拜添加一次維他命及鈣粉補充營養即可。飼養箱中可以不必擺水盆,但需要定時向缸壁噴水,特別是發現牠們在脫皮的時候。剛入手的頭盔守宮可能會拒食,或是常常養到一半就突然不吃了,這時候應該耐心一點,使用爬蟲專用的腸胃藥或促進食欲的藥劑改善。

頭盔守宮的繁殖(Breeding Helmet Gecko)

頭盔守宮在繁殖上比較不容易。不論是交配率、生蛋率、受精率、孵化率都不高。牠們在五到六個月大左右就可以判斷性別,但公母的分別有時候不是很容易,通常公的體型會比較小,母的比較粗胖;不過有時候營養太好,體型就不會有太大的差別,洩殖孔前方的兩粒突起可能是較好判斷雄性的特徵,如果有多隻可以比較的話,應該還是可以分的出來。在春天來臨,氣溫回暖的時候,可以將一公一母或是一公多母的頭盔守宮擺在一起配對,所以冬天最好不要加溫做自然降溫的動作,並將公母分開飼養,也許成功受孕的機率會比較高。

母頭盔守宮在經過1個月左右的懷孕期後,將會在砂裡產下兩顆大小約於一元銅板的蛋。蛋產下的地點則通常不太固定,若是發現原本肥胖的母體已經有消瘦的情形,就可以試著找找看是否已經在飼養箱中產下蛋;而平常更換和清理底材的時候也要注意,有時候可能不知不覺蛋就生下來了,此時可以使用小刷子或是毛筆,慢慢將底材掃除,這樣比較不會傷到蛋。每胎蛋大概間隔4個禮拜左右,一年約可以生產6次,目前台灣飼養者的頭盔守宮生蛋率並不高,只聽聞過飼養一年下過1次的紀錄。

蛋的孵化與新生的幼體(Hatching Helmet Baby)

頭盔守宮的蛋是屬於硬殼蛋。我們可以將一個小杯子中裝入爬蟲沙,再將蛋擺到沙上,然後在孵蛋箱中放一杯水,讓空氣中有些許的溼度即可。取蛋的時候建議用湯匙將蛋挖起,而不要用手直接拿;因為蛋太小,可能不小心太用力就會破了。孵蛋時將溼度大約保持在50∼60%左右;溫度則維持在30℃±3左右,約需要2∼3個月的時間,小頭盔守宮就會破殼而出了。

新生的幼體在前面提過,需使用溼紙巾或衛生紙飼養,以避免誤食底材或是脫水的問題。由於剛出生的個體大約只有指甲再大一點,因此需要準備殘翅果蠅或是針頭蟋蟀餵食,幼體可以多隻混養不會有打鬥的情形,但餵食的時候可能會因為搶食而互咬,因此還是要特別注意。從出生到可以繁殖的成體大小大約只需要6∼8個月的時間,算是成長相當快速的守宮。目前台灣尚未有繁殖成功的紀錄,有成功孵出來一隻,卻馬上就夭折了,香港那邊則已經有成功繁殖的例子,至於歐美也是到最近幾年才能抓到繁殖的關鍵點,因此人工繁殖的數量才有慢慢提升的情況。

結語(Conclusion)
頭盔守宮在歐美和日本的超高人氣一直歷久不衰,台灣在終於進口之後,那可愛逗趣的造型和行為,也擄獲了不少守宮愛好者的心,只是在繁殖的技術上還有待大家的努力和突破,;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台灣也能成功的繁殖,讓這種可愛的守宮更能普及化於台灣。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