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時事新聞→] 台灣第1個 綠蠵龜製骨骼標本

台灣第1個 綠蠵龜製骨骼標本

資料來源:奇摩網路新聞轉載

〔自由時報記者羅欣貞/內埔報導〕屏東科技大學解剖學研究室接受縣府委託,製作綠蠵龜骨骼標本及剝製標本各一具,經師生團隊五個月努力終克服技術難題,完成國內第一具完整組裝的綠蠵龜骨骼標本。

這隻綠蠵龜今年四月在小琉球擱淺,背甲長九十八公分,寬七十四公分,重達一百公斤,被發現時已經奄奄一息,經送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救治無效後,轉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系病理室,由副教授張聰洲剖檢,考量到綠蠵龜屬保育類野生動物,縣府決定製成骨骼標本。

解剖學研究室副教授陳瑞雄和獸醫師祁偉廉帶領學生團隊,以五個月時間達成使命;祁偉廉表示,組裝全身骨標時首先碰到的問題,就是對綠蠵龜骨骼構造不夠了解,因此利用動物教學醫院設備,由主任簡基憲協助拍攝X光照片,並進行斷層掃描,以便隨時比對,確保骨骼關節的正確接合。
陳瑞雄也說,綠蠵龜的腹甲骨並未和其他骨骼構成關節,無法單靠骨骼之間的連結,撐起應有的骨架型態,勢必要以人工物件加以支撐,同時又要將支撐物減到最低的程度,以免遮掩了標本原貌,最後他們將市售的水管鋼片折彎,並用螺絲旋進骨質內固定,才解決了第二個瓶頸。

第三個技術難題,是綠蠵龜的背甲周邊原由許多片細長骨板密接形成,在標本製作過程中各個骨板會彼此解離,如何框住背甲橢圓全貌又不讓人工固定物曝光,也是考驗,最後師生以類似骨科手術的「髓內釘固定」法,無縫的將分離骨片完整串連起來。

屏科大表示,成年綠蠵龜本來就不多見,要合法取得標本製作素材更須機緣和保育主管單位的魄力;此外,一般取得的素材總是被製成較常見的剝製標本,加上前述的若干技術瓶頸,都是導致國內至今才有第一副完整綠蠵龜骨骼標本出現的原因。

養龜之道,當徐徐圖之,並非朝夕可成之功也。
治爬治得好小菜一碟,養爬養得好方成境界。
Saving the world,one tortoise/turtle at a time。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