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醫療保健→] 豬鼻龜

豬鼻龜

豬鼻龜之簡介

豬鼻龜〈Carettochelys insculpta〉主要分布於新幾內亞南部和澳大利亞北部,具有如海龜般的鰭狀四肢、呼吸管狀的吻部,棲息於平緩的河流、溪河或池沼。居住在淡水的龜類中,豬鼻龜屬於完全水棲型龜類,除了產卵期外,平常皆在水中生活。食性為雜食性,食水生植物之根、莖、葉、種子,以及魚類、蜷螺等貝類。最適合水溫為25-28℃,成年龜甲長可達55-70㎝。(5)



就解剖學而言,烏龜在身體構造上最特殊的莫過於殼(shell),在自然界中它可以供給烏龜相當程度之防護。這層是由bone bridge連接背甲(carapace)和腹甲(plastron)所形成的,龜甲的表層為Horny shield稱為scute,其排列方式和shell互相交錯,且scute會隨著烏龜的成長而換新。(2)



本病例的微生物分離結果,在病龜A的背甲裙邊分離出Chryse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舊名Flav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Flavobacterium spp.會造成水生烏龜皮下水腫、嗜睡、死亡。(8)文獻記載Chryse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在人畜共通傳染病可引起新生兒的腦膜炎及敗血症,對虛弱的成人造成肺炎、心內膜炎、術後菌血症和腦膜炎。(6.11)病龜B的腹甲分離到Comamonas acidovorans (舊名Pseudomonas acidovorans),Pseudomonas spp.常在皮膚的病變分離出來,特別是壞死的皮膚,且在適當的機會下,會由皮膚散播至其他系統。(10)此兩株菌為環境中常在菌,推測可能是因為飼養管理不當造成身體狀況不佳使環境中常在菌伺機感染成功。以下分為幾點進行討論:



營養因子

龜為近年來現在常見之寵物,市面上有許多商品化飼料。一般大眾常以為只要給龜吃商品化的烏龜料營養就足夠了。事實上,市售的烏龜料其蛋白質含量通常過高,且鈣、磷及維生素成分的含量常常標示不明。因此在飼養中的烏龜最常見維生素與礦物質缺乏的問題,其中以維他命A、D之缺乏最常見。



維他命A

維他命A與黏膜組織生長有相當密切之關係,主要形成健康的表皮。烏龜本身並無太多脂肪來儲存屬於脂溶性的維他命A,且市售飼料中維生素與礦物質含量可能極低甚至缺乏,所以必須持續給予少量的維他命A以防止缺乏而造成疾病。缺乏時,烏龜的淚腺會向外膨脹,因此外觀最常見眼瞼水腫之症狀。早期缺乏在眼、呼吸、內分泌、胃腸等系統,皆會有上皮破壞或萎縮之變化。因黏膜是防禦系統中第一道防線,當其被破壞後容易使細菌伺機感染而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等問題。因此建議所有動物都要持續地給予少量的維他命A,例如,每週補充維他命A(200-300 IU/kg BW)或是富含維他命A的食物(如肝臟),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但需注意維他命A太多亦會引起中毒、食慾減退、脫皮等症狀。(3.4)



維他命D

飼養爬蟲類需要有足夠的陽光。陽光可幫助維他命D3的產生,以利鈣質吸收。通常我們把寵物養在屋內,若非終年不見天日,就是隔著玻璃窗才能照到陽光,或是使用不當的人工燈源,造成陽光中某些波長的UV光(UVB波長285-320nm,可激活D3的生成)被玻璃濾掉了,這些都會影響維他命D3的生成。若飼料中又缺乏維他命D3,則會造成鈣質吸收不良。烏龜營養性鈣吸收不良時,可見到的症狀包括軟殼、四肢無力軟弱、肌肉震顫、自發性骨折、骨骼畸形、蛋殼鈣化不良及蛋殼的畸形。飼料中的豆類、菠菜脂肪酸的比例含量過高亦會有害鈣的吸收。一般最理想的鈣磷比例建議為1:1,但是2:1對大部分的爬蟲動物是可以接受的範圍。(3.4)





環境因子

一些環境因素如光和溫度不當可能會導致動物身體防衛功能減退。

溫度

大部分烏龜之理想環境溫度範圍在26-32℃之間,豬鼻龜則以25-28℃為最適溫度。烏龜的體溫與周圍的熱源有關。當它們的體溫下降時,可以見到烏龜變得不活躍,較為遲鈍。溫度影響爬蟲類代謝、聽力、消化、吸收、免疫反應、賀爾蒙等生理作用。因此為爬蟲動物提供熱源是很重要的,可以在烏龜的飼養缸裡放支加溫棒,將水溫加熱至28℃。如果爬蟲動物都飼養在最適宜的溫度下,那麼它們是不太可能死於疾病的,因為這些動物的抗體產生與溫度有關;而且在最適宜的溫度下進行醫護治療,可以得到良好的反應,促使組織更迅速地痊癒。



飼養環境

烏龜所居住的環境需要徹底清潔。將飼養缸內部的設備取出,放至太陽光下曝曬二天以上;床底的砂粒墊料清洗乾淨後,施以高溫滅菌殺死病原菌,或用水煮的方式進行殺菌;並用食鹽清洗飼養缸玻璃,其後以UV燈照射飼養缸二天以上,減少病原菌存在。水族箱或墊料清洗不徹底使細菌量增多,這些對動物來說是一種極大的負擔;另外飼養缸內某些藻類會生長在龜甲上,造成龜殼表皮產生創口而感染。由於居住的環境設計不良或同籠的動物抓、咬,造成烏龜身上的傷口,成為微生物侵入體內的門戶。於飼養環境中,病龜最好隔離飼養,以減少其他健康烏龜感染的機會。給病龜一個舒適的居住環境,避免環境中常在菌造成二次性感染,以早日康復。





病原因子

細菌性

一般在龜甲細菌性皮膚炎中,常分離到常分離到Pseudomonas、Citrobacter、  Klebsiella ,其臨床症狀可見於背、腹甲,先在患部形成痂皮,然後在病灶周圍圍繞出血帶,再嚴重者痂皮脫落,形成穿孔灶。治療與處置上,先在病灶處釣菌,做細菌培養和抗生素敏感試驗,清創病灶處,要將細菌感染的龜甲完全清除乾淨,直到未感染組織露出,以優碘塗於患部。抗生素方面,我們通常先給予Amikacin,等抗生素敏感試驗的結果出來後再行換藥。對於細菌性皮膚炎局部性抗生素可給予Gentamicin軟膏。(9.10)



黴菌性

龜甲黴菌性皮膚炎中,常分離到Aspergillus、Basidobolus、Fusarium、Geotrichium、Microsporum、Mucor、Oospora、Candida,其臨床症狀可見水泡、龜甲潰瘍、結節、痂皮、肉芽腫、腳指壞死及體表有白色絮狀物生成。在治療上,給予抗黴菌藥如Nystatin、Ketoconazole。但是,通常黴菌性感染又會繼發細菌性感染,因此抗黴菌藥及抗生素應同時給予,以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9.10)



本病例推測可能是因為飼養管理不當造成豬鼻龜身體狀況不佳而使得病原容易侵入,經微生物分離結果檢出細菌Chryse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及Comamonas acidovorans,並未檢出黴菌,故為細菌性皮膚炎引起龜甲潰爛。經給予口服抗生素,改善飼養環境,補充維生素與礦物質,病龜病情皆以改善。

問題與討論

Q1:目前豬鼻龜腹甲向內凹陷,經治療後長大後腹甲會恢復平坦嗎?

A:豬鼻龜由原場地長途運輸至台灣,受到極大的緊迫,使得體內脂肪大量消耗,且畜主平常只以市售烏龜飼料餵食並無添加其他礦物質及維他命,導致營養不良腹甲向內凹陷;若能減少緊迫並給予足夠之營養,日後腹甲亦會成平坦的。

Q2:為何為採用抗生素敏感試驗之結果?

A:此病例所挑選抗生素皆為董老師作為日後研究之參考。 抗生素敏感試驗之有效藥物,有些並不能在烏龜上使用,且在教學醫院無此藥 Florfenicol,因此使用富來頓,使整個療程得到有效的結果。

Q3:維他命A缺乏會造成何種現象?

A:缺乏時,烏龜的淚腺會向外膨脹,因此外觀最常見眼瞼水腫之症狀。早期缺乏在眼、呼吸、內分泌、胃腸等系統,皆會有上皮破壞或萎縮之變化。

Q4:為何只有治療2隻烏龜,其他八隻呢?

A:由於畜主送來的是病情最嚴重的烏龜,其他的烏龜已陸續售出。

Q5:如何釣菌?

A:以75﹪酒精擦拭病灶區,將病龜A背甲裙邊痂皮移除,以釣菌環伸入釣菌;病龜B腹甲皮膚剪開,以釣菌環伸入釣菌,於Blood agar和MacConkey agar培養。

Q6:購買烏龜時,是否說明飼養方式?

A:業者並不會向畜主說明如何飼養,但是只要來請教本校家畜醫院的醫師,醫師會很樂意向各位畜主說明飼養烏龜的方式及注意事項。   


參考文獻

1. 李安興。烏龜營養學。動物園雜誌。台北市立動物園附設動物園雜誌社。中華民國。70:46-55,1998。      

2. Ashley LM. External anatomy and exoskeleton. In: Ashley LM, ed. Laboratory anatomy of the turtle. WM. C. Brown Company Publishers, USA, 3-4, 1954.

3. Barnard SM. Feeding and Nutritional Disorders. In: Barnard SM, ed. Reptile keeper`s handbook. Krieger Publishing Company, USA, 44-47, 1996.

4. Donoghue S, Langenberg J. Nutrition. In: Mader DR, ed. Reptile medicine and surgery. W.B.Saunders Company, USA, 148-174, 1996.

5. Ernst CH, Barbour RW. Carettochelyidae. In: Ernst CH, Barbour RW, eds. Turtles of the world.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Washington, D.C.and London, 94-95, 1989.

6. Fraser SL, Jorgensen JH. Reappraisal of th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ies of Chryseobacterium and Flavobacterium species and methods for reliable susceptibility testing.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41:2738-2741, 1997.

7. Lema I, Gomez-Torreiro M, Rodriguez-Ares MT. Comamonas acidovorans Keratitis in a hydrogel contact lens water. CLAO J 27:55-56, 2001.

8. Quinn PJ, Carter ME, Markey B, Carter GR. Glucose-non-fermenting Gram-negative bacteria. In: Quinn PJ, Cater ME, Markey B,Cater GR, eds. Clinical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Mosby-Year Book Europe Limited, London, England, 287-291, 1994.

9. Rosenthal KL, Mader DR. Microbiology. In: Mader DR, ed. Reptile medicine and surgery. W.B.Saunders Company, USA, 117-125, 1996.

10. Rossi JV. Dermatology. In: Mader DR, ed. Reptile medicine and surgery. W.B.Saunders Company, USA, 104-117, 1996.

11. Sztajnhok J, Troster ET. Community-acquired Chryse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 pneumonia and sepsis in a previously healthy child. J.Infect 37:310-312, 1998.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系臨床討論報告

烏龜之細菌性龜甲潰爛症

Bacterial shell ulceration in turtles

學生:張銘倫
病例號碼:90-2594

學號:48638011
報告日期:90.11.08


掛號日期:90.08.22

TOP

這應該是研究論文吧
轉貼的話 最好先取得作者的同意比較好

TOP

發新話題